柳亚子将《沁园春·雪》和他的唱和之作送到《新华日报》请求发表,该报负责人告诉柳亚子,发表毛泽东的作品,必须征得毛泽东本人同意。那时毛泽东已签署了“双十协定”后返回延安,请示需费时日。《新华日报》于是先将柳亚子的和词刊出,词末附有柳亚子的跋语:“……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见报后,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均想一睹原词。
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柳亚子。
10月24日,柳亚子和画家尹瘦石举办“柳诗尹画联展”, 柳亚子在最新诗稿册中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收录其中。《新民报》副刊编辑吴祖光抄得了毛泽东的原词,于11月14日在该报刊出,并加按语云:“毛润之先生能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接着,重庆《大公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柳亚子和词并列推出,短时间内,重庆十余家报刊纷纷转载,顿时山城轰动,四海争歌。
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在山东读到毛泽东与柳亚子的咏雪唱和之作,欣喜之余,拍案叫绝。值山东正春雪压境,他不禁文思泉涌,乃依原韵挥毫疾书《和咏雪词》一阕: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妖,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观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王若飞的舅父、教育家黄齐生先生在重庆读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也深为毛泽东的文韬武略所倾倒,于是,他也步毛泽东原韵写了首《沁园春》。词云:
是有天缘,握别红岩,意气飘飘。忆郭舍联欢,君嗟负负;衡门痛饮,我慷滔滔。民主如船,民权如水,水涨奚愁船不高!分明甚,彼褒颦妲笑,只解妖娆。
何曾宋子真娇?偏装腔作势惯扭腰。看羊尾羊头,满坑满谷;密探密捕,横扰横骄。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朽木凭他怎样雕?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
蒋介石见毛泽东咏雪一词,和者如云,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亲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搜寻高手填词或撰写评论文章。1945年12月4日,国民党主办的《和平日报》发表了著名文人易君左的和词。这一时期,以《沁园春》词牌发表的词作及相关评论文章约有数十阙(篇),国民党人、反动墨客发起了一场对《沁园春·雪》及毛泽东的诋毁与攻击。
作为第一个唱和《沁园春》的柳亚子,对这场笔战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也赋词批驳易君左等。郭沫若亦在《客观》杂志发表一首言辞犀利的批判易君左的《沁园春》词。转战华东战场的陈毅,为捍卫毛泽东的咏雪词,他于戎马倥偬之际,连续写了三首《沁园春》,对国民党的御用文人给予了无情的反击。其一云:
毛柳新词,投向吟坛,革命狂飙。看御用文人,谤言喋喋;权门食客,谵语滔滔。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岑楼怎比高?叹尔辈,真根深奴性,玷辱风骚。
自来媚骨虚娇,为五斗纷纷竞折腰。尽阿谀独夫,颂扬暴政;流长飞短,作怪兴妖。革面洗心,迷途知返,大众仍将好意招。不如是,看所天倾覆,殉葬崇朝。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只有114个字,却引起了一场世人瞩目的笔战。回首往昔,这段故事不但见证了我国诗史和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更重要的是,人们从这首词作中看到了只有这样的“风流人物”,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的脊梁。
END
文|雷克昌
责编|陈云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