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贸易战中,自身能持续时间将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动态平衡。从现有信息分析,美国的坚持能力面临以下核心挑战:
一、经济承受力:关税反噬效应加速显现
通胀压力与消费萎缩
美国 2025 年 3 月 CPI 年率达 3%,而美联储预测全年 PCE 物价指数将升至 2.7%,核心通胀率 2.8%(4)。高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等中国供应链占比较高的领域。例如,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关税后,美国车企成本上升 15%-20%,部分企业被迫暂停发货,消费者购车成本平均增加 4200 美元(15)。这种压力正传导至消费端:2025 年 1 月零售销售年率虽达 4.2%,但 NRF 预测全年增速将放缓至 2.7%-3.7%,消费者信心指数从 71.7 暴跌至 64.7,创 15 个月新低(18)(19)。若通胀持续高于 3%,民众实际购买力下降将直接威胁特朗普政府支持率。
2.企业盈利与就业市场恶化
瑞银预测标普 500 指数成分股 2025 年盈利可能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高盛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从 35% 上调至 45%(7)(14)。制造业首当其冲:汽车关税导致美国车企裁员超 5 万人,特斯拉股价单周暴跌 15%,市值蒸发 1300 亿美元(15)(20)。农业领域,中国对美大豆、玉米加征 84% 关税后,美国大豆出口量锐减 60%,农民收入预计下降 25%,部分州已出现农场破产潮(17)。若企业亏损持续扩大,2025 年下半年失业率可能突破 5%,触发社会动荡。
3.贸易逆差与财政赤字扩大
美国 2024 年货物贸易逆差达 1.2 万亿美元,同比增加 13%,加征关税后逆差不降反升(11)。关税政策不仅未能缩小逆差,反而导致财政赤字恶化:2025 年 1 月联邦赤字同比扩大 18%,汽车关税预期收入仅能覆盖赤字的 5%(15)。若贸易战长期化,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飙升,进一步挤压财政空间。
二、政治风险:国内抗议与选举周期施压
1.社会动荡加剧
特朗普政府已面临大规模抗议:2025 年 4 月 “住手” 全国示威覆盖 50 州,超 50 万人参与,抗议者要求停止关税政策并弹劾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10)。农业州的反弹尤为强烈:艾奥瓦州农民发起 “拯救农场” 运动,威胁在中期选举中抵制共和党,该州 43% 的大豆依赖对华出口(17)。若经济衰退与社会矛盾叠加,2025 年下半年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罢工或暴力事件。
2.政治周期制约
特朗普任期仅剩两年,而 2026 年中期选举临近。共和党若失去国会多数席位,关税政策将面临立法阻力。此外,特朗普党内分歧加剧:部分议员担忧关税导致铁锈地带选民流失,已要求重启对华谈判。若 2025 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持续恶化,党内可能施压特朗普妥协。
三、国际反制:盟友与多边机制的双重打击
1.盟友报复与供应链重构
展开全文
欧盟对美加征 260 亿欧元关税,重点打击威士忌、摩托车等共和党票仓州产品(5)。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成本增加 24%,丰田、本田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2)。这种 “去美国化” 供应链调整将削弱美国出口竞争力,预计 2025 年美国对欧日出口下降 12%。
2.多边机制与舆论压力
中国已就美国关税向 WTO 提起诉讼,37 个国家联合支持中方立场(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若贸易战升级,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再降 0.8 个百分点,美国自身 GDP 损失将达 1.5%(3)。这种国际孤立迫使美国权衡长期利益,可能在 2025 年下半年寻求谈判台阶。
四、谈判空间:关键变量与可能的转折点
1.经济衰退的临界点
若 2025 年第三季度美国 GDP 环比折年率跌破 - 1%,美联储可能提前降息,迫使特朗普调整关税政策以稳定市场。高盛预测,若衰退发生,美联储将降息 200 个基点,关税政策的财政空间将彻底消失(14)。
2.中国的反制策略
中国对美加征 84% 关税的同时,扩大与 “一带一路” 国家贸易,2025 年一季度对东盟出口增长 18%(13)。这种市场多元化策略削弱了美国关税的实际效果,若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 14.7% 降至 10% 以下,美国企业游说压力将剧增。
3.技术竞争与地缘博弈
中美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脱钩可能延长贸易战。但美国企业对华技术依赖仍存:2024 年美企在华销售额达 4905 亿美元,远超中企在美 786 亿美元(11)。若技术封锁导致美企利润下降,商界可能施压政府妥协。
五、持续时间预测:12-18 个月的 “战略疲劳期”
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贸易战政策可能在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中期出现实质性松动。具体阶段如下:
短期(6 个月内):关税政策维持高压,但经济数据恶化引发市场恐慌,美股可能再跌 10%-15%,企业裁员加速。
中期(6-12 个月):中期选举临近,共和党为保住席位,可能推动部分关税豁免(如药品、关键零部件),并重启中美谈判。
长期(12-18 个月):若经济衰退确认,特朗普政府可能以 “国家安全” 名义逐步取消关税,换取中国在技术合作或能源进口上的让步。
核心依据:
美国经济承受力有限,高关税的通胀、失业与企业亏损效应将在 2025 年第三季度集中爆发。
政治周期与社会动荡迫使特朗普在 2026 年选举前调整政策。
国际反制与多边压力削弱美国单边主义的可持续性。
这场贸易战的本质是 “经济问题政治化”,其持续时间将取决于特朗普政府对短期政治利益与长期经济代价的权衡。若 2025 年下半年出现经济衰退信号,美国可能在 18 个月内寻求阶段性停战。
参考资料:
(1)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在即!时间节点、重点国家...一文解读
(2)“强买”与“强卖” 美国如此对待盟友 - 今日头条
(3)经合组织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 今日头条
(4)美联储大幅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 上调通胀率预估 - 今日头条
(5)2025年美欧“贸易战”-抖音百科
(6)美元霸权自毁长城:特朗普关税正在肢解美股的生命线 - 今日头条
(7)瑞银首席策略师预计2025年美国企业盈利面临零增长风险 - 今日头条
(8)富兰克林邓普顿:料关税增加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风险 - 今日头条
(9)3·1美国“抵制特斯拉”示威活动 - 抖音百科
(10)不满政府一系列措施,举行上千场示威活动,“住手”抗议潮席卷美国50州 - 今日头条
(11)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
(12)反制措施升级!中国多部委回应美方升级对华关税行为 - 今日头条
(13)国际机构认可中国经济韧性和前景 - 今日头条
(14)美国关税政策伤了谁?给美国汽车业算笔“关税账” - 今日头条
(15)美国关税政策伤了谁?给美国汽车业算笔“关税账” - 今日头条
(16)中信证券:反制关税提振农产品价格,种植链直接受益 - 今日头条
(17)美国农民担心失去中国市场,美农业超20%的年收入依赖出口 - 今日头条
(18)美国零售销售年率
(19)2025年美国零售额预计增长2.7%-3.7%-亿恩网
(20)3·10美股暴跌-快懂百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